以规划为引领 强力推动“十四五”水利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9-03  来源:水利发展研究  

  前 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坚持不懈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保障水安全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系统解决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 水利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完善,为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过多年来大规模水利建设,我国已建成较为完善的江河防洪、城乡供水、农田灌溉等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水利工程规模和数量跃居世界前列,防洪和供水保障能力均已达到较安全水平,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1)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大江大河干流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能力

  全国共建成5级及以上堤防32万公里。建成各类水库9.8万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库防洪库容1681亿立方米,开辟国家蓄滞洪区98处,容积1067亿立方米,大江大河基本形成以堤防、控制性枢纽、蓄滞洪区为骨干的防洪工程体系,综合运用拦、排、蓄、滞、防等各种措施,能够有效抵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

  (2)经济社会用水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正常年景情况下可基本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相继建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引汉济渭、引洮供水、大伙房输水、吉林中部供水、鄂北水资源配置、牛栏江-滇池补水等一批大型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全国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体系逐步完善,区域水资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有效解决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为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布局相均衡提供了重要基础。重要城市群和经济区多水源供水格局加快形成,城镇供水得到有力保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3%;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实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亿亩。

  (3)水生态治理与修复成效显著,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启动实施黄河中上游、长江上中游、京津风沙源、东北黑土区、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等国家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大力推进坡耕地整治、清洁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强度明显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得到全面遏制。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水资源特点以及人口经济状况,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为繁重、治水难度最大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水安全风险不断加剧、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性有待提升等,这些问题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对标“三新一高”要求,水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水资源是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和战略性资源,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和组成部分,是涉及全局性和稳定性的控制因素,对促进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党中央擘画了新阶段水利发展新蓝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施国家水网工程重大工程,推进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等作出具体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就继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心怀“国之大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瞄准目标、找准任务、抓准重点,科学谋划和系统推进“十四五”水利发展工作。

  (2)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赋予水利发展新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水资源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生产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美不美”转变。过去,人们对水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防洪、饮水、灌溉等方面,人们更关心发生大洪水时生命财产是否有安全保障、日常生活是否有足够的饮用水、干旱年份粮食生产是否有保障。现在,人们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人们关心更多的是自来水敢不敢直接喝、河里的鱼敢不敢放心吃等。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水利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服务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保障国家水安全对水利发展提出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在水灾害频发等老问题仍未根本解决的同时,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更加凸显,洪涝干旱灾害仍是心腹大患,防汛抗旱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水利基础设施的韧性,强化水安全风险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以规划为引领,以国家水网为载体,推动“十四五”水利高质量发展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要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水利部党组巡视整改“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为契机,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为“十四五”水利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1)以“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为引领,持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编制并组织实施“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治水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是今后5年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障国家水安全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持续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的需求作为根本目的,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全面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工作要以提升“三个能力”为目标,即:加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强化水旱灾害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及调度管理体系,不断增强重大水安全事件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能力建设,完善国家水资源配套工程体系,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基本形成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加强水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江河湖库水源涵养和保护能力,建立地下水监控管理体系,全国地下水超采状况基本得到缓解,京津冀和东北等重点地区地下水超采状况得到有效遏制。到2035年,力争建成与基本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群众饮水放心、用水便捷、亲水宜居、洪旱无虞。

  (2)以国家水网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和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一是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统筹谋划国家水网总体框架。根据我国的江河水系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初步提出国家水网主框架,即通过建设南水北调东、中、西线骨干输水通道,连通江、淮、黄、海四大水系,东西互济、互联互通,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为国家重要经济区、城市群、粮食主产区和能源基地等提供水源保障。通过以流域为单元优化防洪减灾体系布局,构建由上中游骨干水库、干流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保障流域和区域防洪安全。通过加强水源涵养区保护修复,加大重点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地下水超采治理,恢复水清岸绿的水生态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快构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区域水网。同时,加强国家骨干网、省市县水网之间协同融合,逐步形成国家水网“一张网”,共同承担保障国家水安全的作用。

  二是坚持系统思维,加快推进“十四五”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国家水网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供水灌溉和防洪减灾等项目,构建国家水利基础设施骨干网络。结合《“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和实施,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综合考虑各类项目前期基础、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建设制约因素、需要与可能等情况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

  三是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主体,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科学有序地推进一批战略性、管长远、利全局的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按照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遵循规律、坚持节水优先、坚持经济合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扎实做好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深入开展方案比选论证,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和总体布局,实现南北调配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